本章改变一下方向,介绍一下我很中意,使用了近40年的门子。 有一个名为 Osaka Bill的变钞票技术(YouTube等网站上有视频)。 大学2年级(1975年)的时候指导所教我原版手法,每次变钞时都要换 手,不是很中意,于是想出了把钞票叠整起来的方法。用这个方法, 可以单手(双手)连续变出,外观上看也是新的效果。正巧我受邀请 在soul的大会进行表演,之后的联谊会上,明确原创者的话题成了重 点,因为我所改良的这个技法原创者不明,不过是从关西传播开来的 ,于是被称为Osaka Bill。本章介绍用这个方法进行的大牌操控,准 确的说,目的并不是解说这个手法,而是基于效果和流程之上的“流 向”重要性,以此为材料介绍一下我对大牌的思考。
学生时代,我在电视上看到了李查德罗斯的大牌表演,以此为契 机,我产生了想用大牌表演空手出牌的想法。要表演的话,需要用到 出单张和出扇2种手法。现在我用的巨无霸牌原理基础就是当时想出的 出扇手法,困难的是出单张。我在改良出钞的时候,发现这个可以应 用到大牌里。
就是这样的经由,总之先把大牌的技法做出来了,没想到难点在 于流程的连续性。大牌的出单张和出扇是分别独立的魔术,光这样是 组不出流程的。所以,问题就是如何把大牌出单张,出扇,和普通牌 的流程组合起来。另外,用出钞的方法出大牌的单张会让牌上有折痕 也是个问题。
我想到的是,反过来利用折痕,把最后的一张大牌叠起来变成普 通牌的扇子。从掌心藏牌变出扇子后,丢掉道具牌,手上的普通牌以 手心藏牌的状态留下余牌,不用偷牌就能续接上普通牌的流程。在我 的流程中,这种连续性很重要。
比如,用大的牌表演后,再拿出普通牌表演,最后再拿出更大的 牌表演,三个效果四分五裂。但是,把大牌变成小牌的扇子,然后就 这么继续流程,最后又把大牌取出来就没有违和感了,以下,因为不 能暴露出钞的门子,给懂的人用能懂的照片提示。对于不知道出钞门 子的魔术师,只读我对流程的看法就可以了。
以出钞的要领把大牌叠成四层,最内侧位置藏入20张左右的普通 牌。右边的照片中是两张叠起来的大牌,学生时代是把好几张叠起来 的。最后的大牌(红心K)的里面贴着普通的红心K和普通的背面牌( 照片右侧)。就这样把大牌折成四层后,看起来就变成普通牌的K正反 面。
效果就是,为了把右手的大牌丢到左侧的丢牌处(我是左撇), 而把牌交到左手,同时从右手一张一张地变出大牌,就是以这样单一 形式的控牌操作,最后把大牌的红心K变成普通牌红心K,然后变成普 通牌扇子。
最后的部分详细写出来就是,出单张时最后一张红心K出现时,在 背后贴着透明胶的(稍微上一点)位置拿住普通牌。然后把大牌向着 观众方向叠成两层,下来把牌折成观众看起来像普通红心K的样子,这 样大扇折成四层后就变成了普通牌,在后面藏着普通的牌组。把这些 牌用右手开成扇子,就如照片中,无论正反都能给观众看。
之后可以用手心藏牌开扇的技法,就可以处理掉道具牌,右手里 藏起十几张普通牌。之后可以继续树叶出牌,继续开扇等效果。
我对这个方法中意的是,因为是藏着20张普通牌的情况下变出大 牌,直到最后一张大牌都能醒目地变出来。之后变出来的普通牌扇子 正反也能堂堂正正地给观众看,最重要的,这种把牌变小的魔术效果 可以使大牌变成普通牌的过程不会有中断感。
那么,为什么我不用这个效果了呢,说到底,和出钞不一样,本 来牌就不是应该被折的东西。我理想中的魔术,在我的基准中“原本 如此”这个观念很重要。比如最近流行的彩色牌我就不是很喜欢,因 为我原本认为“扑克是白的”。为了让魔术效果富有变化。也有魔术 师把鸽子涂成其它颜色,但我认为,“鸽子原本就是白的”。可能也 有魔术师说,牌和鸽子不一样,是印刷的,就算有其它色也无所谓吧 。但是,就算变了牌的颜色,观众就会因为它不是白色的而感动吗?
比如,出的扇子每次都会变色,这个效果对于知道出扇技术的魔 术师而言是很神奇的。但是一般的观众看到的是每次都把扇子全丢掉 了,对他们而言只是事先准备好的扑克牌换了颜色而已。所以虽然在 华丽方面很有效果,说到底只是面向魔术师的展示,是个练习及事先 准备的麻烦劲与收获效果不成正比的技法。
虽然我已做出了流程,但在几年前就不用了,理由有两个。首先 ,原本“扑克不应该折”。我自己拘泥于白色,另一方面为了能达到 自己想要的效果折牌我也能接受,怎么想都很矛盾,就像照片那样, 使用这种门子很重的牌也让我比较抵触。如文章所写,我比较拘泥于 手上功夫,原本就不是很喜欢用涂黑,道具,机关等等。
这个大牌的变出方法,是我碰巧学了出钞后,稍微改良的方案。 不光能让别的魔术师使用(Osaka Bill),还能把大牌也组入流程中 ,是我个人喜欢的原创技术。但是,与其就这么让它沉睡,还不如给 那些在思考技术和流程的魔术师们做个参考,于是就当成个具体的例 子在网站里介绍了。
下回写我在思考魔术时认为很重要的“偏差”